浦东机场P4-T1-T2穿梭巴士运行提示:
(自2024年4月29日零时起)
停靠位置:T1航站楼出发层1号门外、11号门外,T2航站楼出发层21号门外、26号门外,P4长时停车库
运营时间:全天24小时
运营间隔:06:00-21:00为10分钟一班;21:00-06:00为15分钟一班
浦东机场P4-T1-T2穿梭巴士运行提示:
(自2024年4月29日零时起)
停靠位置:T1航站楼出发层1号门外、11号门外,T2航站楼出发层21号门外、26号门外,P4长时停车库
运营时间:全天24小时
运营间隔:06:00-21:00为10分钟一班;21:00-06:00为15分钟一班
虹桥机场开通温馨通道保障特奥
为确保特奥会期间各代表团抵离虹桥机场航班保障工作正常有序,虹桥机场积极做好候机楼环境布置,在候机楼大厅内放置了形象可爱的三毛塑像,张贴了特奥宣传海报,在安检区域摆放无障碍设施引导标识、易拉宝及指示牌;专门成立了一支20人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9月27日至10月15日期间,与候机楼“温馨通道伴你行”品牌班组,为特奥运动员提供引导和迎送等服务。“温馨通道伴你行”服务组将在特奥迎送期间,每天安排14名红帽子队员为特奥运动员提供引导下机和行李运送服务;为减少特奥运动员值机等候时间,虹桥机场专门开辟了一个特奥专用柜台,为特奥运动员及其家属优先办理乘机手续;在机场各主要停车场专设了“残疾人”专用车位,并抽调了18名协管人员充实到候机楼陆侧交通运营管理。
在提升软件服务的同时,候机楼设施设备适应性改造也全部就绪。在电梯内增设了残疾人标准位置的外呼和内呼按钮,增加了盲文按钮及语音报站功能;对候机楼内的所有无障碍设施,包括厕所、坡道等进行了维护包养,确保特奥期间设施的正常使用;在候机楼A、B楼到达区域分别设置了综合服务台,备齐备足各类常用药品,落实急救车随时待命,并配备了医务人员为特奥运动员提供全天候医疗服务。
据悉,在特奥会期间,共有15个国家的千余名运动员及陪同人员进出虹桥机场。(文/陈贝)
浦东机场开通爱心通道保障特奥
浦东机场招募了包括英语、日语、法语、俄语、德语、韩语等语种在内的24名具有外语特长的青年志愿者,组成迎特奥外语志愿者服务队,并于日前邀请机场边防具有外语专长的青年民警对机场服务常用语30句进行了强化培训。从9月27日起,志愿者服务队员将身着统一的志愿服务马甲,在候机楼问询、办票、安检等重要的一线岗位为特奥运动员进行导乘、咨询等志愿服务,并协助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为特奥代表团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在“特奥”运动员抵达上海期间,公司在国际到达检验检疫区域前设立“特奥”服务台,有志愿者负责方位指引;在国际到达行李转盘东侧设置了运动员休息室,方便“特奥”运动员在随行工作人员提取行李时休息。在“特奥”运动员离开上海期间,公司在国际国内出发区域各设立一处运动员休息室,有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方便“特奥”运动员在办理登机手续过程中休息。同时,公司还将品牌服务 “爱心通道”在到达区域开通,为乘坐当日东航、上航、机场代理的航班的“特服”旅客(“特服”:无人陪伴的“儿童、70岁以上老人、孕妇、残障旅客”)提供优先通关,优先边检,免费行李搬运服务,优先乘坐巴士、出租、磁悬浮列车等一条龙服务。
此外,为提升设施保障水平,公司按照《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改建设施设备,为50间单独式无障碍洗手间安装了镜子;完成了洗手间内所有无障碍用小便池不锈钢扶手(25处)升高工程;在楼内增设及更改无障碍标识157处;完成了国内、国际2个问讯台残疾人设施的标准化改造;在南北联检边防区域增设填卡台8个,有效改善高峰时段填卡台附近拥挤状况;在值机A区、南联检海关填报台附近增加座椅19个,满足年长、体弱旅客需求;认真复查楼内无障碍标志情况,更新并增加了“爱心通道”标识;在浦东机场国内、国际出发、到达大厅、6米层廊道等5处布置了绿化景点,并新增景德镇时令鲜花20余盆,摆放“我运动、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各类宣传易拉宝40余个,美化了楼内环境、增添了气氛。
公司还开展迎特奥优质服务培训,由服务明星朱慧慧传授对待特殊旅客所采取的“多说一句”、“少说一句”、“快速处理法”等不同的服务技巧;加大了服务新举措宣传,设计制作了手推车团体行李搬运预约服务卡片200份,向到达区域各大旅行社柜台工作人员、有需求的旅客宣传发放,提高团体预约服务的知名度;加强了现场流动服务工作,协助社会志愿者在公众区域提供引导、问讯等服务并设置特奥人员专用通道,放置立牌作行走流程引导;在国际、国内问讯台在向旅客发放各类小礼物,包括印有爱心通道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的和谐空港迎特奥的小扇子、手语交流常用词汇手册以及各类宣传特奥的手册,加大了“迎特奥”的宣传力度,也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方便。(文/陈洁琦、许茜、章开开)
机场公安组织外语翻译志愿者为特奥服务
随着2007上海夏季特奥会代表团抵沪高峰的到来,机场公安团委在前期招募外语翻译志愿者的基础上,于9月27日组织了撒一鸣、费斐、黄骥、徐隽4名外语翻译志愿者参加浦东机场特奥运动员注册中心和候机楼的信息联络、翻译,以及特奥运动员引导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服务特奥会。
9月27日7点整,4名外语翻译志愿者就在特奥运动员注册中心待命驻守,随着印度尼西亚代表团的到来,他们便开始投入紧张的引导翻译服务中去。一天下来,他们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冒着秋后少见的高温,共同接待了来自英国、德国、尼泊尔、拉脱维亚等大大小小十几个代表团的近千名运动员。
分局4名青年外语翻译志愿者持有机场控制区通行证,既熟悉机场的环境和运营流程,又具备较强的外语会话能力,尤其是在各代表团接待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服务意识,深受特奥执委会机场工作组负责同志欢迎和好评。按照计划,他们还将参加10月12日相关特奥代表团离沪的志愿者服务。其中,撒一鸣同志还将代表市局110接警翻译志愿者参加9月28日意大利特奥代表团抵沪的迎接工作。
与此同时,分局团委还专程看望慰问了在特奥保障现场执勤的青年民警、沿线交警和治安辅警,鼓励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各国特奥运动员,展示机场公安青年的良好形象。(文/谢勇)
机场警方为各国特奥运动员提供特殊服务
击掌,碰拳,一声“hello”……
信任、祝福、承诺,就这么在指尖淌过,特奥运动员和警察的友谊滋然而生。
人性关怀,细节落实,近9000名特奥代表团成员在上海空港充分享受到了机场警方的特殊服务。
一改硬汉形象
脸上满是笑意,语调沉稳,还时不时挥手致意,或者接受运动员们热情拥抱……空港卫士们一改以往大型安保工作中严肃、果敢的硬汉形象,大大受到了特奥运动员们的欢迎,不时有人主动上前要求合影。
一名十多岁的外国小运动员从下飞机开始,就对随队的警察特别有好感。合影时,他比划着指住民警的帽子,会意的民警随即把帽子扣到了他头上,戴着警帽的男孩和他那忽闪的大眼睛,立刻被镜头定格下来。
在与志愿者的多日接触中,民警们新学了几个小语种国家打招呼的语言和方式,在运动员们这儿正好露上一手。
“撒瓦第卡”(泰语你好)。接到泰国团,民警试着用才学会的泰语问好,立刻引来了不少运动员双手合十,回上一句“撒瓦第卡”,相互间立刻亲近不少。
保障措施细致缜密
第一天接到运动员团组时,民警就发现几乎每个团队都有运动员在长时间空中旅行后,下机出现头晕、呕吐现象。此后,注意观察运动员健康状况、呼叫保健医生,成了民警对自己的工作要求。
在9月28日下午,运动员到达最高峰时段,短短4个小时有42个团、1990位运动员几乎同时到达,同样,这也是机场航班波的高峰时段。候机楼和运动员注册中心有限的空间不由显得有些拥挤。
熟悉环境的民警立刻采取紧急方案,在打好各个团组之间接团时间差外,候机楼内的运动员也迅速被分散到空旷区域,既让运动员下飞机后能及时调整好,也为其他旅客正常出关提供了方便。注册中心也及时增派警力,全力保障现场秩序。
为防止个别马虎运动员的随身物品在卫生间内遗忘,警方特意与保洁公司联系,要求每次运动员离开卫生间后,必须检查是否有遗忘物。竟然还真让拣到1本护照、两件外套,当然都及时还给了运动员。
执勤民警改用耳麦通话
在上海空港,常会看到民警通过耳麦对话,原来,这是机场警方的一项新措施。他们担心过份嘈杂的对讲机环境,会妨碍特奥运动员在休息区正常休息,所以分局规定执勤民警一律使用耳麦。电台的高频率对讲,连续使用1、2个小时就会让人耳朵生痛,甚至出现耳鸣现象,更别说一整天的不间断使用。为了运动员的正常休息,民警们全部自行克服。
民警每天的保障工作,从上岗开始就没有回办公室休息的时间,常常一出去就是近10个小时,连水也常喝不上一口。执委会在空港现场提供运动员用水,却没有一位民警上前要过一瓶。大伙儿说,这是给运动员的,咱喝一瓶,运动员就会少喝一瓶,所以,就忍一下吧。(文/盛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