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0日上午,在国家民航总局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暨安全会议上,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公司被评为全民航年起降10万架次以上机场安全第一名,获金鼎杯。这也是虹桥机场在顺利实现第20个安全年后,传来的又一喜讯。当天下午,上海机场集团在虹桥机场停机坪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
自2004年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公司负责全面接管运营虹桥机场以来,虹桥机场公司努力克服旅客运量和航班起降架次激增的双重压力,连续保持了20年的安全运行佳绩。2007年,虹桥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航班起降架次分别达到了2261.49万人次和187138架次,并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单跑道、单候机楼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的机场。
作为一个已有87年历史、年设计能力仅为960万人次的老机场,硬件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功能不足与日益增长的旅客吞吐量之间的矛盾给机场的安全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面对各种压力,虹桥机场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把确保安全保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确保了全年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征候,初步建立了促进安全工作良性循环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
强化安全思想教育,打牢全员安全保障的思想基础
虹桥机场公司始终将人为因素作为安全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控制点,着力营造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为了使全员的安全素质不断提高,公司着眼于实现安全管理由行政式向专业化、专家型管理的转变,紧紧抓住干部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建设这一关键,切实增强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按照贴近实际、满足需求、适应发展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开展多层次的安全意识教育与岗位技能培训,先后组织开展了安全管理干部综合能力系列培训、航空保安审计协调员培训、中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SCASS)宣传培训、安全管理体系(SMS)培训等300余个培训项目,用于培训经费140余万元,培训人员达2万余人次,促进了公司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队伍整体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安康杯”劳动竞赛和“百日安全倒计时”等主题活动,对干部职工掌握必要安全知识、杜绝违章作业和促进安全生产任务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加大适应性改造,在硬件设施上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航班生产和旅客增量,虹桥机场公司不断加大适应性改造力度,提升设施设备的保障能力。近年来,公司斥资近5亿元,先后完成了跑道大修、道口和滑行道改造、助航灯光改造、远机位和停机坪改造、候机楼和陆侧交通改造等项目,安装了防冲撞装置和部分监控报警系统,完善了围界设施,提高了防攀爬能力,增加了围界照明,清理了围界周边设施。通过硬件设施设备的适应性改造,降低了安全风险,提升了安全保障能力。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推进系统管理中增强安全保障体系
“硬件不足软件补”,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虹桥机场公司按照坚持精细化管理的方向,着力开展SMS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使机场安全管理逐步实现了“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变开环管理为闭环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的转变。公司深入开展了现场安全督查和隐患排查以及危险源识别工作,对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归类,形成了相应的缓解措施和防范手段。根据航班生产居高不下、机场整体保障容量不足可能引发的各类问题和隐患,公司建立了航班高位运行预警机制和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建立了一线生产岗位作业标准2220条,对规范员工岗位操作和确保安全生产以及航班正常运行起到了风险防范作用,2007年,虹桥机场公司顺利通过了民航总局开展的安保审计,有效保证了各项安全指标长期全面受控。(文/虹桥机场公司党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