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禁止携带无3C标识及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日前,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具体可查询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中心官网www.samrdprc.org.cn/xfpzh/xfpgnzh)

上海浦东、虹桥两场将积极贯彻落实通知要求,确保旅客安全乘机出行。请广大旅客遵守民航局通知要求,在出行前仔细核对您的充电宝认证标识、品牌及型号等信息,不携带不合格充电宝乘机;在安检前将充电宝提前取出备查,以免耽误出行。

感谢广大旅客的理解与配合!


关于上海地铁2号线定点加开班次的公告

自2025年7月4日起至8月31日止,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每周五、周日定点加开22:45班次和23:00班次列车。途经下客站为龙阳路、世纪大道、人民广场,终点站为中山公园。


关于空港巴士新增班线的公告

自7月18日至8月31日,每逢周五和周日新增空港巴士DZ度假区线班次:22:30 和 24:00 发车。停靠:浦东T1航站楼、浦东T2航站楼、度假区站、民宿区、航城路唐黄路站,终点站为南六公路陈桥二路站。


关于调整南方航空上海虹桥-广州白云机场航线截载时间的通知

自2025年8月20日起,南方航空上海虹桥-广州白云机场航线,对无托运行李旅客的截载时间调整为起飞前15分钟(不晚于航班计划起飞时刻前15分钟完成安检并抵达登机口登机);有托运行李及特殊服务需求旅客的办理时间仍为不晚于航班起飞前30分钟。


具体执行标准以南方航空现场实际运行为准,感谢您的支持。

已阅读请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传媒 > 新闻稿 > 携手共建浦东机场文明航空港
携手共建浦东机场文明航空港
发布时间:2008-04-10
        4月10日上午,浦东机场在新启用的2号航站楼举办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浦东机场2号航站楼同创共建活动启动仪式”,驻浦东机场2号航站楼的海关、边检、检验检疫、各航空公司等没有隶属关系的十几家单位携手共建浦东机场文明航空港。上海市文明办副主任陈振明应邀出席了启动仪式。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蔡军、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空港地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应根宝,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锐军、党委书记朱继雨、副总经理胡稚鸿,以及各驻场、驻楼单位领导参加了仪式。

        同创共建活动长期以来一直是上海航空港富有特色的活动和工作机制。1999年9月,浦东机场的正式投入使用,文明候机楼同创共建活动也随之推出。来自不同隶属关系、涉及不同服务功能、承担不同工作职责的110多家驻楼单位,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优质服务”这一宗旨,以客为本、优势互补,同创文明候机楼,共建和谐大家园。多年来,各驻楼单位定时开展联合检查,每月召开例会,通报各单位生产信息,协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研究重大保障任务的难点,落实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大家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提高了机场的管理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而且提升了浦东机场整体服务水平和文明程度,浦东机场因此也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旅客话民航”用户评价“用户满意优质奖”。

        今年3月26日,浦东机场2号航站楼正式启用。2号航站楼的启用,使浦东机场的保障能力从2000万人次提高到了6000万人次。随着航班量的不断增加,两座航站楼同时运营的新模式会给浦东机场的服务质量带来新的挑战。为确保浦东机场的服务质量随着保障能力而同步提升,所有驻2号航站楼单位秉承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理念,积极响应将同创共建活动这一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延伸至2号航站楼的倡议,继续充分发挥同创共建活动这一平台信息交流、运营协调、检查督促、破解难题、成果共享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力争有所创新。面对即将来临的2008奥运年和不远的将来在上海举办的2010世博会,浦东机场所有驻场、驻楼单位将齐心协力、同舟共济、通力合作,共同谱写“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创建平安文明航空港的新篇章。

        在启动仪式结束后,上海市文明办副主任陈振明以及出席启动仪式的各驻浦东机场单位领导集体为同创共建活动的品牌服务“爱心通道”在2号航站楼的正式开通揭牌。随后,第一批2号航站楼接受“爱心通道”特色服务的自沈阳来沪旅游,乘坐上海航空公司航班返回的老年旅行团一行20多位老人,在浦东机场优秀服务品牌现场问讯“翔音组”组员和上航乘务员的搀扶和陪伴下,安全、快捷、顺畅地通过了各驻楼单位为他们开启的“爱心通道”,办理完乘机手续,进入候机区准备登机。

        同时,在浦东机场2号航站楼同创共建活动启动仪式的会场,各驻楼单位还以品牌服务展板和开设服务咨询台的形式,向广大旅客展示了各单位的特色服务项目,及时解答旅客有关2号航站楼办理乘机手续、接受各类安全检查等的问题。(文/陈洁琦、杨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