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机场P4-T1-T2穿梭巴士运行提示:
(自2024年4月29日零时起)
停靠位置:T1航站楼出发层1号门外、11号门外,T2航站楼出发层21号门外、26号门外,P4长时停车库
运营时间:全天24小时
运营间隔:06:00-21:00为10分钟一班;21:00-06:00为15分钟一班
浦东机场P4-T1-T2穿梭巴士运行提示:
(自2024年4月29日零时起)
停靠位置:T1航站楼出发层1号门外、11号门外,T2航站楼出发层21号门外、26号门外,P4长时停车库
运营时间:全天24小时
运营间隔:06:00-21:00为10分钟一班;21:00-06:00为15分钟一班
浦东机场桥载设备操作员张磊为了保证进出港航班能够正常使用400HZ电源、飞机专用空调设备,必须提前到达桥位,从设备面板检查、提前摆放接机设备,设备接入操作、现场设备监护、收空调管收电缆设备........整个流程要头顶烈日,承受着飞机发动机余热和尾气的熏烤,至少需要在烈日下持续工作1个小时以上。烈日下,入境航班的桥载操作员必须带着口罩身背20多斤的电缆设备进行接撤电操作,每人每天多达20次以上,工作强度极高。入境航班旅客需要配合海关在机舱内先进行登临检疫,需要分批下飞机,因此飞机靠桥后旅客在机舱停留更长时间,高温天机舱内开足空调是必须的,桥载操作员保障入境航班的时间也比一般航班要更长,也更辛苦。飞机停靠后使用桥载设备代替APU,为飞机提供电源和空调,可以大大降低航空公司运行成本,减少机坪噪音和空气污染,是落实蓝天保卫战、全力打造绿色机场的主要举措。
夏季机坪地表温度暴晒后高达60度,装卸人员要顶着烈日在机坪上进行高强度作业。因为疫情防控,入境航班保障时需要身穿防护服,佩戴N95口罩和手套,戴上就是几个小时。入境航班货物的装卸在海关实施消毒之前,因此工作人员在装卸时必须加强自身防护,体感更加闷热。每次航班操作保障结束,马海强和同事们全身浸泡在汗水中,全身衣物没有一件是干的。规范装卸关乎到飞行安全,客机操作时,装卸人员要在规范操作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注重效率,关注首末件行李的操作时间;货机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类特殊保障流程,如开机头操作、中央装载、超规货板装载等。今年3月份以来,装卸迎来了一项新任务:“客舱载货”航班保障,货物被拆成“体积小、数量多”的散货,每个航班约有拆成一千多件的小件货物一件件人工装入客舱,部分航空公司甚至需要客舱内协助摆放固定,操作难度大、风险高,从机下拆板人员、客梯车上递货人员到舱门口接货人员都要密切配合,协同操作。装卸人员克服各类保障困难,到7月中旬,已累计保障“客改货”航班800余架次。
负责这架入境航班监护的兰军军,额头上的汗浸湿了口罩,但高温和闷热不会影响他的聚焦点。当对入境航班实施监护执勤时,他会更加严密地监控着飞机周边的情况,严防无关人员、车辆靠近该飞机。机坪区域是监护工作的主战场,浦东机场机坪围界约50公里,326个停机位,监护岗位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在盛夏的机坪上,步巡队员要在高达60多度的地面上每天行走5万步以上。暑运期间,飞机监护科平均每天监护出港航班500余架次(含货机90架次左右),远机位航班没有任何遮挡,且需要全程站立执勤,飞机监护员皮肤被晒的黝黑,汗水湿透衣衫是家常便饭。
飞机加油员陆冬青要结合机位、飞机机型、飞机受油口、地井位置等信息,驾驶飞机加油车停靠在合理的加油位置,连接导静电线、地井接头、加油接头等,安全、及时、准确地加注航油。飞机加油是露天作业,严寒酷暑、风吹雨打是常态。飞机加油的地井接头有二三十公斤,加油接头十多公斤,为避免磕碰,都需重拿轻放。飞机加油员每次加油作业都需弯腰连接地井接头,高举过头顶连接加油接头,一天拆卸数十次。在夏季,这样的工作量给加油员的体力和耐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此外,加油员在加油过程中需站立在指定位置,焦灼的地面让人觉得脚底发烫,而他们却要头顶烈日,默默承受飞机发动机余热和尾气的熏烤,有时一站就是一个半小时。入境航班保障,陆冬青和同事们需穿戴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在炎炎烈日下异常闷热难受,还没开始作业,整个人就像从水里出来一样,汗水模糊了防护眼镜,给加油作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全体加油员都毫无怨言,克服各种困难,做好航班供油保障工作。
海关登临检疫关员是第一个登上进境航空器的工作人员,也是所有入境旅客见到的第一个中国官员,既承担着第一道海关卫生检疫的神圣使命,也代表着国家形象。只有经过登临检疫关员的检疫排查,排除高危风险后,入境旅客才可以依次下机,办理后续入境手续,其他部门才可以开展货物装卸等其他机上作业。
近期,上海入境航班逐步增加,入境旅客较前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为确保采样工作正常开展,同时确保入境旅客通关时效,目前采样“方舱”正在扩增标准化工位,扩建完成后,浦东机场T1、T2航站楼采样工位总数将超过90个。
刘英带领的浦东机场消毒团队是这样一群人,工作时间大部分都在凌晨航班结束后;他们是这样的装扮,一身密不透风的全身防护服及装备;他们不是空手而行,每次都需要身背着近30斤重装满消毒液的消毒器材;他们作业时间很长,每天都24小时备勤、蹲守,随时赶赴现场开展消毒处置,每次作业近1个小时,一身大汗。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暑季高温的到来,每一次他们都是全身湿透。负责全面预防性消毒面积134万平方米,遍布浦东机场两座航站楼、卫星厅等公共区域。针对入境航班旅客途经区域(包括旅客经停登机口、廊桥及通道等、行李分检区或行李转盘以及行李、集中隔离人员行至运送摆渡车的途经区域),消毒团队实施疫情防控全路径终末消毒处置。
张鹤婷是浦东机场地服公司浦东营运部行李查询员,负责帮助进港航班旅客提取行李,对行李的不正常情况,例如行李延误未到达、行李发生破损等特殊情况根据各航司的操作标准进行处置。疫情期间,针对入境航班,张鹤婷严格按照防疫要求穿着“防护六件套”,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主动跨前一步,将转盘上的待提取行李搬至转盘一侧,并按规定区域分类有序摆放,同时留出旅客提取通道。由旅客等行李转变为行李等旅客,有效防止旅客在转盘区域大量聚集,避免了二次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以俄罗斯航空为例,每个进港航班的行李平均就有350件,每件约20公斤,期间需要不停地从转盘上将行李搬下、整理、排序、归拢,而这些动作都是在穿着防护衣的状况下完成的,每次保障完航班脱下防护衣服,员工无一不是汗流浃背。
吴辉华是浦东机场交通保障部T2转运组组员,负责浦东机场T2航站楼入境旅客的引导、协助录入信息及核对、移交至隔离转运车辆站点等工作。T2转运组自3月6日成立以来,便开始负责浦东机场T2航站楼入境旅客的隔离转运工作。转运组人员首先要严格按照标准做好自身防护,在炎热高温的三伏天,他们同样要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来回走动,完成4个环节的工作:在2A国际到达出口处,根据入境旅客的目的地进行分流引导至不同的转运区域;协助入境旅客扫码填写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护照号、入境航班、14天内路径等信息;收取旅客护照,引导旅客至转运登记点扫码登记录入旅客信息;核对旅客登记信息,确认完毕后将护照、信息表以及旅客移交给29号门外特保,待交接完毕后,返回原岗位。完成一个工作流程身穿防护服的他们就会满身大汗,浸透衣衫。随着入境航班的不断增加,如今T2转运组平均每天要转运1000多名入境旅客至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